
Facebook messenger 平台开发者页
过去, Messenger 只是作为一个即时通信软件让人与人互动。而这次引入的 Messenger 平台,就让专页版主,尤其是商家,可以透过程式来与访客,作更有系统而可自动化的沟通,甚至可以发展成透过 Messenger 来进行商业买卖。而 Facebook 就将这些由版主自行开发的 Messenger 应用称为 bot (自动机械人)。

Messenger bot 会在 Messenger 里集合起来摆放
Messenger 平台以 Webhook 形式将开发者的网上服务与 Facebook 应用程式和专页连繫起来,完成一连串有点烦的挂载程序后,用户的信息都会传递到专页版主自己的网上服务去,并且得到了客户的 ID ,能按照用户所查询的内容来作相对应的回覆。现时 Facebook 就有三个现成的 bot : CNN 提供量身订製的新闻摘要, Poncho 提供互动式天气信息,而 Spring 则提供对谈式的个人购物新体验。

Messenger 代码是向客户推广 bot 的其中一种工具
Facebook 提供了几种方式来方便商家向用户展示他们的 Messenger bot,首先是两款新的外挂:「 Send to Messenger 」和「 Message Us 」,前者只是单纯将让用户跟商家在 Messenger 进行交流;而后者则是用户主动提出联繫。另外, Messenger 又推出了像 Line 一样的扫描 Messenger 代码开始交谈功能,新版的 Messenger 不单可以透过扫描对方的代码来与对方展开对话,也可以扫描商家放置在他们网页上的 Messenger 代码来「订阅」该商家的 bot ,使用他们提供的服务。而第三种发掘客户的功能是客户配对 Customer Matching ,这是一项收取一次性费用的服务,每个专页收费 US$99 。商家只要有客户的手提电话号码,而且得到客户同意,就可以跟客户保持长期联繫,提供产品信息。

两个与 Messenger 有关的新外挂
除了单纯的转发信息之外, Facebook 在 Messenger 平台提供了好些便利商家跟客户建立关係的工具,例如使用 Message Us 外挂和启动 Call-to-Action 行为召唤体验时,提供了一个欢迎画面。而更有用的是 Structured Template (结构化样式),这个好像对话框群组的东西,为商家提供展示商品信息的外观和让客户作出决择的按钮组,让商家跟用户能直接在 Messenger 里进行商业交易行为。例如航空公司可以在客户购买机票后,利用 Structured template 将航班资料传到用户的 Messenger 去,甚至还能提供航班提示功能。当然,有这样的利器自然有人会去滥用。所以新版 Messenger 也提供了直截了当的 Block 功能,把讨厌的人拒于门外。而为了确保 bot 的质素,不会被滥用甚至进行诈骗,现时 bot 是要接受审批才能上架的。

结构化样式是 Messenger 平台上的商业活动工具
可以想像, Messenger 平台的推出将会带来全新的客户服务和客户关係管理的体验。除了商家可以透过 Messenger 来作更贴心的客户服务外,透过 Customer Matching 商家可以为旧客户进行售后服务和产品推广,最简单的例子是电讯商以后可以透过发起 Call-to-Action 体验,让客户选购额外数据用量、 IDD 额度等,而这些行为背后是可以完全自动化的。而一些现时使用专页来聚集用家的小商户如代购、网购食品等,在与顾客议价后也可以直接在同一界面上直接出售货品,避免顾客改变主意。另一方面,开发商也可以为中小企或个人业者,提供使用这平台的工具和网页外挂,而各客户关係管理平台,相信也会考虑加入应用到这个平台的功能吧,因为,这毕竟是一个拥有 9 亿活跃用户的平台。
另一方面,这次 Facebook 扭转了即时通信软件的应用模式,无疑对其他即时通信软件如 Whatsapp、Line、微信等构成冲击,他们可能也会考虑如何扩大即时通信软件的应用範围。相反地,也有人认为这样子加入那中幺多功能其实也是很烦人的,用户可能为了更爽快的即时交谈体验而放弃 Messenger。或许,这就是 Facebook 同时拥有两套顶级即时通信软件,但又一直维持 Whatsapp 精简功能的真正如意算盘。

新版 Messenger 的封锁功能
不过直至完稿为止,香港用户似乎还未有新版 Messenger 更新,看来要了解这个新平台会为本地用户带来甚幺冲击,似乎还要多等一会儿。
资料: Facebook for developer